对领导干部权力观的认识
华夏学院直属党支部副书记 李红兵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要努力过好权力关,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监督意识。
一、权力是责任,而不是炫耀的资本
权力是历史赋予的使命,组织交付的重托,人民给予的信任。作为领导干部,在拥有一定权力的同时,应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守土有责”的沉重担子。
1、定好位,不越权。领导干部要善待手中的权力,恪守特殊的岗位,珍惜创业的机遇。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要把权力当成新的挑战和压力,而不是炫耀的资本,定位人生追求、定格奋斗理想、定夺战略战术,锁定目标,找准坐标,全力以赴,鞠躬尽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把好关,不揽权。领导干部是重要的决策者、组织者、实施者,既要敢于负责,又要善于负责;既要对党和事业负责,又要对同志和群众负责,要做到统揽不包揽,独立不独裁,放手不撒手,果断不武断,充分展现领导魄力和人格魅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干部要通过权力的科学调配,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激情和工作热情,从而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战斗力和生产力。
3、履好职,不失权。领导干部既要“有位”,又要“有为”,要“掌好印把子,不当败家子”。在正确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勇于承担发挥核心龙头作用的领导责任。
二、权力是奉献,而不是私欲的土壤
权力是先忧后乐的品格,公而忘私的境界,蜡炬成灰的精神。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还权于民。权力不是培育私欲的土壤,也不是耀武扬威的招牌;不是巧取豪夺的工具,也不是中饱私囊的捷径。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干部要克服“官本位”的颓废思想,牢固树立“民为贵”、“民为上”、“民为重”、“民为衣食父母”的观念,谙熟民意,与民同乐,患难与共,为民做主,替民行道。
2、取信于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作为领导干部,思想上要装着群众,感情上要连着群众,工作上要依靠群众,行动上要贴近群众,尊重民主权利,集中群众智慧,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
3、服务于民。领导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要树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思想,切实做到“群众想的,就是领导干部干的;群众忧的,就是领导干部急的;群众反映的,就是领导干部及时解决的。”
三、权力是吃苦,而不是享乐的砝码
当官不是享乐,而是创业;权力不是享受,而是奋斗。领导干部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的谆谆教导,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出大力。
1、不怕工作劳苦。权力意味着任务和压力,蕴含着含辛茹苦的汗水。特殊的岗位,重要的角色,神圣的使命,领导干部必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忍辱负重,不拈轻怕重;要心灵手巧,不投机取巧;要正视矛盾,不回避矛盾。不在升官发财的梦幻中挣扎,也不在灯红酒绿的氛围中徜徉;不在迎来送往的应酬中蹉跎,也不在文山会海的时光中消磨。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2、不怕条件艰苦。当官不是享福,权力不是潇洒。作为领导干部,面对困难,应毫不踌躇,一切服从组织和大局的需要;面对险情,别无选择,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3、不怕待遇清苦。领导干部要成为实干家,而不是实惠主义者,打“大算盘”,不打“小九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计个人荣辱,不计个人得失,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四、权力是约束,而不是自由的天堂
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失控,没有约束的权力就会膨胀,权力的个人化、随意化、自由化往往容易产生无政府、无组织的状态。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主动接受全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针对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的放矢地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干部集中教育和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开展“当官为什么,掌权图什么,身后留点什么”大讨论,把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与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结合起来,把警示教育与权力观教育结合起来,培养领导干部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群体,要力避特殊化的倾向,调整心态,率先示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防出现“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好,下级监督不了”的“空白区”,严字当头,细处着手,自我警省,自我敲打,自我鞭策,自我更新。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既注重干部的考察,又注重干部的任用;既注重干部的教育培养,又注重干部的监督管理;既注重干部“八小时以内”,又注重干部“八小时以外”,真正树立新时期领导干部新形象,让广大领导干部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切切实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005)第三期处级干部培训班学员
|